成都首次入围超大城市,人口质量红利的优势逐步显现
近日,《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: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、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》发布,值得关注的是,我国超大城市已经变为七个,其中成都首次入围超大城市。
成都首次晋级超大城市
日前,《求是》杂志上公布了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《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: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、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》,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,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,我国共有超大城市、特大城市共21个,分别是上海、北京、深圳、重庆、广州、成都、天津七个超大城市和武汉、东莞、西安、杭州、佛山、南京、沈阳、青岛、济南、长沙、哈尔滨、郑州、昆明、大连14个特大城市。其中,成都首次入围超大城市。
特大城市、超大城市的标准是什么?按照2014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》,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,城区常住人口在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,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。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,区、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,不包括镇区和乡村,城区人口指城区常住人口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2020年住建部公布的《2019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》数据中,符合超大城市标准的还只有上海、北京、重庆、广州、深圳、天津六个城市,成都并未入列。而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,成都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,成为超大城市。
中国商报记者梳理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现,除了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外,成都市常住人口总量呈持续上升的态势,过去十年的年均增速更是居历次普查之首。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,成都全市常住人口为20937757人,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增加了5818917人,人口增长约38%。
释放经济活力吸引人才
除了城区常住人口超过千万人外,成都总人口数也增长迅速,达到2094万,是我国继重庆、上海、北京之后的第四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大城市。
为何成都能够成为超大城市?这与成都常住人口在中心城区集聚的特点或许相关。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,城市规模划分是以城区常住人口为标准,而近年来成都的人口呈现出向中心城区聚集的趋势。根据2020年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,成都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541.94万人,比2010年的989.39万人增加了552.55万人,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高达73.64%。
尽管是以城区常住人口为标准,但入围超大城市也反映出成都近年的经济发展与人才吸引情况。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、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委员会主席杨成钢表示,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长,可以反映出一座城市的经济水平、发展潜力和城市吸引力。2020年1月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,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,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。
城市的发展吸引人才流入,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,成都人口质量红利的优势也正在逐步显现。近年来,成都通过建设产业生态圈实现经济动能转换和提质增效,建设工业园区,吸引技术密集型企业落地成都,建设完善现代产业体系。2020年成都GDP占四川全省的36.5%,成都也成为了中西部和长江经济带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。同时,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,也让成都对人才的吸引力逐年增强。
人才政策不断加码
成为超大城市的成都也拥有较强的人才吸引和集聚力。近年来,全国多个城市重视人才引进,纷纷抛出橄榄枝,吸引更多科研创新人才,成都也推出人才新政,多方位多维度优化简化落户手续,并为人才提供相关福利和保障。
自2017年以来,成都在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方面持续发力,互联网产业、科技企业迅速发展,友好的落户、购房和人才引进等政策,吸引了青壮年人口持续大量流入,让成都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。2017年,《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》发布,提出了人才绿卡、研发资金、创业扶持等12条具体措施,通过给予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,提高人才住房医疗保障待遇,鼓励人才来成都落户。这一政策被认为是历年来含金量最高、惠及面最广、支持力度最大的人才政策,也由此吸引了大量中青年、高学历人口的涌入。
2020年,《关于支持中国西部(成都)科学城建设的人才行动计划》的发布,再次在人才引进和培育方面给予政策支持。成都市统计局的分析表示,成都人口吸引力和集聚度的不断提升,与城市能级提升相匹配,充分彰显了城市强大的吸引力,与近年来成都市持续推动城市功能定位、营城逻辑、治理方式全方位变革,加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,不断改善创业就业环境,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密切相关。